-
衡水市重点项目投资实现开门红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衡水市以“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重点项目投资达95.2亿元,招商引资成果显著,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重点项目开工率超七成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衡水市一季度计划开工重点项目开工率达70.7%,118个项目顺利启动,续建项目全部复工。省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7.78亿元,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77.42亿元。全年安排省市重点项目403项,较上年增加69项,预计年度投资525.6亿元,投资规模再创新高。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占比近半 衡水市今年重点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达48.1%,产业链现代化提升项目占比22.1%。通过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市政重点工程纳入项目管理体系,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三、强化服务保障机制推动项目提速增效 衡水市出台《衡水市投资和项目建设突破年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市县领导包联工作机制,每月开展专项督导,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加强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增强区域竞争力 衡水市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进度提速的特点,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下一步,衡水市将继续聚焦重点领域,强化项目储备,完善全周期服务,推动有效投资持续增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5-07-20
-
【衡水招商】衡水高新区以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衡水高新区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高标准推进“一谷两城三园”建设,构建起科技创新引领、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整合国内外高端资源,该区在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取得突破,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科技创新核心载体加速成型 衡水科技谷作为核心项目,以“中科院+”模式引入多所顶尖科研机构,形成覆盖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转化体系。2023年,一期工程建成6万平方米创新载体,吸引数十项关键技术落地孵化,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成果转化效率提升30%以上。 二、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高铁新城与宝云生态城依托京津资源,打造智慧化宜居样板。2022年启动的水岸雅居社区集成海绵城市技术,配套医疗、教育设施陆续投用。同期建设的全域环保公园融合生态修复与文旅功能,成为全国首个以环保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共空间。 三、专业化产业园集群初具规模 新型材料产业园聚焦生物质能源与高分子材料,2021年至2023年累计引进重点项目15个。大健康产业园吸引生物制药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8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通过整机整车项目带动产业链升级,2024年首批新能源装备实现量产。 四、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持续深化 作为国家级绿色园区,该区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2023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2%。循环经济模式在橡塑材料、装备制造领域推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获评河北省首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 通过系统性布局,衡水高新区已形成“科技赋能—产业集聚—城市升级”的良性循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未来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强化产业链竞争力,向国家级高新区目标迈进。
2025-07-20
-
【衡水招商】衡水:生物科技赋能纺织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衡水市冀州区立足纺织产业集群基础,通过精准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以聚乳酸纤维为核心的生物质纤维项目,以生物科技突破传统纺织业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提升。 一、产业根基与转型需求。2022年,衡水市冀州区纺织产业已形成涵盖纺纱、织布、服装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超过200家,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传统纺织业长期依赖棉花、化纤等原料,生产过程中存在能耗较高、废水排放等问题,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要求存在差距,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二、招商引资与科技引入。2023年,衡水市冀州区聚焦生物科技与纺织产业融合,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包括土地保障、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成功引进多家生物质纤维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以玉米、秸秆等可再生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聚合等工艺生产聚乳酸纤维。这种纤维具有生物可降解特性,在自然环境中可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源头减少纺织业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三、产业升级与绿色成效。2024年,随着首批聚乳酸纤维生产线投产,衡水市冀州区纺织产业开始构建“生物质原料—纤维生产—面料加工—终端产品”的绿色产业链。当地纺织企业通过与生物质纤维企业合作,开发出可降解内衣、环保家纺、医疗用纺织品等高端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传统棉纺产品显著提升。生产环节中,企业采用封闭式水循环系统,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大幅提高,工业固废通过资源化处理实现再利用,推动纺织园区获评省级绿色制造园区。 四、未来规划与发展前景。衡水市冀州区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扩大生物质纤维产业规模,建设集研发、生产、检测于一体的产业园区,推动聚乳酸纤维在婴幼儿用品、户外服装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设立生物基材料研发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预计到2025年,生物质纤维产业将带动全区纺织业产值增长,助力衡水市打造北方地区重要的绿色纺织产业基地。
2025-07-20
-
【桃城区招商】衡水桃城区精准施策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近年来,衡水市桃城区通过招商引资与政策扶持双轮驱动,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当地聚焦企业需求痛点,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以科技赋能、金融活水、审批改革等举措破解发展瓶颈,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质效双升。 一、构建全要素保障体系破解企业难题 衡水市桃城区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用地、融资等共性难题,建立“问题清单”销号机制。科技金融中心整合天使投资基金、应急转贷基金等金融工具,惠企担保公司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超亿元。在土地要素方面,通过盘活闲置厂房、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等方式,保障重点项目落地。 二、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建立“初创—成长—领军”梯度培育库。衡水市桃城区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当地某科技企业通过对接京津资源,成功研发新型复合材料,填补了国内细分领域空白。 三、深化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推行“五张清单”标准化改革:将涉企审批事项压缩40%以上,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衡水市桃城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跨省通办”专窗,与京津冀地区实现54项高频事项异地办理。某装备制造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仅用3个月,创下当地项目落地新速度。 四、实施三大工程培育发展动能 “优企突破”工程组织法律团队为企业提供合规审查,助力12家骨干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僵企复活”工程通过产权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企业家培育”工程开展管理创新专题培训,参训企业经营者满意度达98%。 五、区域协同发展拓宽产业空间 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衡水市桃城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共建“飞地园区”,引进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当地某传统企业通过对接北京科研资源,成功转型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产值增长超200%。 通过系统性政策供给与精准服务,衡水市桃城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65%以上的税收和80%以上的就业岗位。这种“诊断式”帮扶模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2025-07-20
-
【衡水招商】衡水构建科技创新生态 打造成果转化战略高地
近年来,衡水以科技谷为核心载体,通过优化创新生态、强化招商引资、整合产学研资源,加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战略高地。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衡水聚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系统谋划战略布局。2022年,当地出台专项规划,明确科技谷“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的发展定位,将其作为集聚创新资源、承接高端项目的核心平台;2023年,进一步印发实施意见,从资金扶持、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等多个维度推出20余项具体措施,为战略高地建设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形成“政策引航、要素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搭建高能级平台,夯实创新转化基础。衡水科技谷作为战略高地的核心载体,整合四大功能板块协同发力。其中,中科院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重点推动前沿技术与地方产业需求对接,其研发楼及中试车间于2023年建成投用;教育部“蓝火计划”衡水基地聚焦产学研融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京津冀创客联盟为创业团队提供孵化服务;衡水科技成果转移促进中心则搭建供需对接桥梁。目前,科技谷已建成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个院士工作站,形成“基础研究-中试验证-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服务能力。 三、深化产学研协同,加速成果转化应用。依托科技谷平台优势,衡水积极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2023年,一批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先后落户,涵盖关键材料研发、智能装备制造等多个方向,部分项目已完成中试并进入产业化筹备阶段;2024年,依托院士工作站的技术支撑,某新型环保材料项目实现成果转化,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区域内该领域的产业空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升级。 四、融入京津冀协同,拓展创新发展空间。衡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借助京津冀创客联盟等平台,主动对接京津创新资源。2023年,与京津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机制,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一批京津地区的先进技术在衡水落地转化;2024年上半年,通过举办跨区域创新成果对接活动,吸引多个高端科技项目签约落户,进一步提升了战略高地的区域辐射力和创新引领作用,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增添新动能。
2025-07-20
-
衡水市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今年以来,衡水市以“重点项目跨越提升年”为抓手,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上半年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进度超预期,产业布局与基础设施同步升级。新谋划重大项目数量及投资规模显著提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创新高 衡水市2023年安排省市重点开工在建项目135项,总投资规模达881.4亿元。截至6月底,实际完成投资24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7.3%,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计划开工的70个项目全部启动建设,开工率实现100%,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反映出项目推进机制的有效性。 二、重大项目储备规模持续扩大 目前衡水市重大项目库在库项目总量397项,涉及总投资7466亿元。上半年新增谋划项目122项,总投资1337.5亿元,涵盖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产业升级等多个领域。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43%,显示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速落地 衡水市重点推进的41项基础设施工程总投资765.4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近8亿元。主城区水系生态修复、城市公园改造等民生工程进展顺利,这些项目将有效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水平。 四、签约项目落地率稳步提升 自2018年启动集中签约活动以来,衡水市累计签约项目71项。截至2023年6月,已有35个项目进入建设阶段,综合落地率达49.3%。分批次看,最早签约的衡水湖商洽会项目落地率最高,达75.9%,后续签约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实施。 通过系统化推进项目全周期管理,衡水市在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当地将持续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在建项目早投产、储备项目早转化,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基础。
2025-07-20
-
衡水市"双创双服"成效显著 招商引资助力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衡水市在"双创双服"活动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可量化指标位居河北省前列。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与民生工程联动机制,全市在老旧小区改造、教育设施建设、养老服务提升等领域实现全面提速,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服务优化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民生工程领跑全省建设进度 衡水市2023年重点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提前完成年度目标,惠及居民超2万户。在教育领域,新建及改扩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全部投入使用,新增幼儿园学位3000余个。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累计改造老旧管网超过50公里,有效解决多个区域供水供热隐患。 二、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突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较上年提升30个百分点,穿村公路硬化工程覆盖83个行政村。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同步推进厕所改造、垃圾处理等配套工程,打造出1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三、就业服务与技能培训协同发力 职业技能培训工程重点向农村劳动力倾斜,开展电工、家政等实用技能培训120余场次,带动就业超1.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省定目标的108%,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保持稳定增长。 四、特殊群体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贫困残疾人服务工程实现"双百分百":基本康复服务覆盖所有需求对象,辅助器具适配完成年度计划的135%。同步推进的无障碍改造项目,使600余户残疾人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五、长效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 衡水市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组建专项督导组开展常态化检查。在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实施"双清单"管理,将工程进度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下一步将重点打造智慧养老、产教融合等示范项目,巩固现有成果。
2025-07-20
-
【衡水招商】衡水高新区绿色高端引领企业转型新路径
衡水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采取多项措施推动企业向绿色高端方向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通过吸引创新资源和企业投资,该区以绿色发展和高端技术为核心,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一、探索转型升级新模式,衡水高新区积极制定政策目标,推动"存量绿色化、增量高端化",通过整合科技平台和创新机制加强产业升级。在当年申报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显著增加,总数稳步上升,创新创业平台数量增幅明显,省级以上平台占比高。这一探索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形成示范效应。 二、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方面,衡水高新区借助"中科院+"模式聚集创新资源要素,带动创新能力整体提升。该区投资建设衡水科技谷项目,占地面积广阔,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全链条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同时,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如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建立战略合作,按照"一成果一项目、一项目一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实施"三有三给"创新创业孵化机制,即提供技术平台、项目资金和匹配资源,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三、推动产业高效发展过程中,衡水高新区依托中科绿色技术产业研究院,聚焦特色产业转型需求,通过顶层设计和协同攻关建立产业化基地。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结合衡水市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大夫三级诊疗体系开展工业企业升级行动,覆盖规模以上企业,强化绿色生产和生态优化。 四、诊疗体系整改企业实践中,由中科院专家组成的团队已完成区内多家化工企业评估和整改方案制定,总结出共性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行动持续推动化工产业向绿色、生态、高效、安全方向转型,实现了环境与经济双赢。衡水高新区的整体举措为企业构建了可持续的转型升级生态,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7-19
-
【衡水招商】衡水工业新区以“互联网+”激活农村电商发展新动能
衡水工业新区近年来积极推进“互联网+”与农村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完善电商服务体系、畅通物流渠道、强化示范引领及招商引资等举措,实现县域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双向流通渠道全覆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构建全域覆盖的电商服务体系。为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衡水工业新区聚焦服务下沉,2023年全面完成县域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建成标准化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整合电商培训、品牌培育、技术支持等功能,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综合服务支撑。同时,推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向村级延伸,实现辖区内所有行政村全覆盖,让村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便捷的电商服务,有效打通农村电商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打造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网络。针对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难题,衡水工业新区2022年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整合多家物流企业资源,优化配送路线,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该中心通过集中仓储、统一配送,实现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高效衔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保障农村电商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农产品外销和工业品进村提供有力支撑。 三、发挥示范引领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探索农村电商发展路径,衡水工业新区2022年起分批打造农村电商明星示范点。蔡家村、肖家村、任家坑、彭家村、前郝村等五个村庄率先建成示范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电商带头人、挖掘特色产品等方式,形成“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模式。示范点在产品包装、品牌打造、线上运营等方面积累经验,为周边村庄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样本,带动农村电商整体水平提升。 四、推动电商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衡水工业新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电商平台、运营企业入驻,联合公共服务中心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帮助农户掌握直播带货、网店运营等实用技能。2023年,本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实现线上销售突破,涵盖生鲜果蔬、手工艺品等多个品类,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让“互联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5-07-19
-
衡水市多措并举释放减税降费红利助力招商引资
衡水市财政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注入强劲动力。统计显示,当地通过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政策等举措累计减轻企业负担20亿元,直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一、构建协同机制强化政策落实效能 衡水市财政局牵头税务、发改、市场监管等10个部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合督导、定期会商等方式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工作小组组织专项调研30余次,针对制造业、科技型企业等重点领域开展"一对一"政策辅导,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政策红利。这种协同推进模式被河北省财政厅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精准施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增值税改革方面,衡水市将制造业等行业税率从16%降至13%,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从10%降至9%,仅此两项就为企业减负8.8亿元。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所得税优惠、增值税起征点提高等政策,累计为5.4万户次企业减免税费5亿元。当地还通过电子税务局实现"自动识别、自动计算、自动享受"的智能服务,申报时间压缩60%以上。 三、政策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减税降费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衡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率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在政策激励下,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前10个月新增非流动资产投资达114.92亿元,同比增长3.3倍。安平丝网、枣强复合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研发投入增幅均超2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政策实施前增长37%。 四、民生领域获得感持续增强 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衡水市52万纳税人,人均减税669.93元,带动消费市场活力提升。前三季度服务业销售收入增长12.57%,教育、医疗、文化等消费领域支出增幅均超15%。社保费率下调2.5亿元切实减轻企业用工压力,稳定就业岗位3.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的108%。 五、长效机制巩固政策实施成效 衡水市建立减税降费效应动态评估体系,每季度开展政策实施效果"回头看"。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识别应享未享企业清单,已累计补发退税款4200万元。当地还将政策落实纳入营商环境考核指标,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这一系列举措使衡水市在河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前三。
2025-07-19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